
何清强,男,1974年8月出生,博士,教授,硕士生导师(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、汉语国际教育)。2002年7月至今任教于宁波大学,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及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工作,期间于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冰岛北极光孔子学院工作。研究兴趣为对比语言学、汉语语法学、二语习得。
【近五年科研项目】
[1]2019,基于汉英语言对比和中西哲学比较的汉语本体语言观构建(19FYYB029),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,1/4.
[2]2018,英汉时空性特质差异与英汉二语习得的关系研究(18AYY003),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,2/7.
【近五年科研成果】
1.专著
[1]2018,《汉语第二语言词汇教学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》,浙江大学出版社,1/1.
2.论文
[1]2020,英汉已然位移事件句的时间表达,《外语教学》,(3),P10-16,1/1.
[2]2019,汉语叙述体篇内句的特点及其二语习得研究——基于汉英篇章结构的对比分析,《语言教学与研究》,(6),P1-11,1/3.(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)
[3]2017, 汉语词类研究综述——兼论“名动包含”模式及其意义,《现代语文》(语言研究版),(9),P19-22,2/2.
[4]2017, 汉语的空间性特质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,《宁波大学学报》(教科版),39(5),P81-86,1/2.
[5]2017,论汉英篇章构建的时空性差异,《山东外语教学》,38(2),P3-11,2/2.
[6]2016,汉英篇章结构的时空性差异——基于对汉语话题链的回指及其英译的分析,《外语教学与研究》,48(5),P657-668,2/2.
[7]2016,时间性特质与空间性特质——英汉名动关系多视角探析,《现代外语》39(4),P439-448,1/2.
[8]2016,空间性特质与汉语的个性特点——从离合词的成因谈起,《外国语》,39(1),P2-11,1/2.
[9]2015,时间性特质与空间性特质:英汉语言与文字关系探析,《中国外语》,12(3),P42-49,1/2.
[10]2015,伴随性词汇习得研究发展三十年(1985—2014年),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(社科版)》42(3),P106-114,2/2.
(2020.9)